薦髂關節是由腰椎末端的薦椎和骨盆的髂骨形成的關節,因解剖位置相近且症狀不易區分,薦髂關節疼痛經常被診斷為腰椎椎間盤突出或梨狀肌症候群,導致沒有獲得合適的治療,使疼痛難以緩解。薦髂關節疼痛是長期坐姿不良、孕婦、產後婦女等常見的下背痛成因,常見的症狀為久坐起身時下背痠痛、梨狀肌緊繃、下肢痠麻等。
文章目錄
Toggle薦髂關節疼痛的成因:
長期姿勢不良:
薦髂關節是由薦椎和兩側的髂骨形成的關節,經由緻密的薦髂韌帶來維持薦髂關節的穩定,在身體前彎、旋轉、抬腿時,薦髂關節會有微小的移動,若長期翹二郎腿、半坐臥姿、或站立時腹部前凸骨盆前傾,會造成薦髂關節韌帶過度的張力,導致薦髂關節韌帶長期扭拉傷而鬆弛,進而使骨盆容易歪斜不正,在薦髂關節周邊形成輻射狀的疼痛,且因梨狀肌與薦椎相連,薦髂關節歪斜也會造成梨狀肌緊繃,造成與梨狀肌症候群相同的症狀。
- 下背撞擊:
因猛然跌坐或車禍撞擊到下背、骨盆區域時,可能因強大的衝擊力造成薦髂關節錯位、韌帶拉傷發炎,造成薦髂關節相關的疼痛。
- 孕婦及產後婦女:
孕婦因骨盆腔快速擴大,加上女性賀爾蒙的作用及胎兒的重量,會使薦髂關節韌帶非常鬆弛,因過度拉扯而疼痛。產後的婦女若核心肌耐力仍然不足,骨盆的歪斜會難以恢復,造成持續的薦髂關節相關的疼痛。
嘉韻診所的個別化治療選擇
針對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的不同成因,我們提供精確且個別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迅速恢復健康。
1. 超音波導引增生療法:精確診斷與治療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來自於薦髂韌帶、髂腰韌帶、梨狀肌和周圍肌群過度拉扯或撕裂傷,導致周邊組織輻射狀的疼痛,並可能同時增加對坐骨神經的壓迫,進而引發腳底痠麻、疼痛或感覺異常的症狀。
超音波導引增生療法的關鍵作用
- 處理韌帶扭拉傷及發炎
薦髂關節韌帶受傷本身就會造成局部疼痛及輻射痛,藉由超音波導引定位薦髂關節的位置,並精準的注射PRP(自體血小板)或高濃度葡萄糖水進行增生療法,促進韌帶修復的同時,可協助鑑別診斷患者的疼痛部位是否確實來自薦髂關節。
- 處理肌肉撕裂與神經壓迫
在薦髂關節症候群的病例中,豎脊肌及梨狀肌緊繃導致的神經壓迫是疼痛的其中一個原因。超音波導引技術能精確定位受損的肌肉區域,並使用PRP(自體血小板)或高濃度葡萄糖水進行增生療法,促進肌肉的修復與穩定,恢復其彈性,減少對神經的壓迫。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減少未來症狀的復發 。
- 神經解套術與神經症狀的緩解
除了處理受損的肌肉,神經解套術也是超音波導引增生療法中的重要步驟之一。當神經受到持續的壓迫時,患者會出現腿部放射性疼痛與痠麻的感覺。我們通過超音波技術,能夠準確針對神經根部進行減壓,幫助神經恢復正常的功能,減少疼痛傳導,讓患者能夠在日常活動中感受到疼痛的顯著緩解 。
- 鑑別診斷與精確治療
在處理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進行鑑別診斷,確保治療的精準性。部分患者的神經症狀可能並非由薦髂關節韌帶引起,可能是腰椎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症候群、或坐骨神經的局部壓迫或其他小神經的損傷。通過超音波技術,我們可以仔細檢查每一個可能造成疼痛的部位,並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這樣能確保我們同時處理神經壓迫與韌帶、肌肉的問題,達到全面的治療效果 。
2. 個別化的物理治療與徒手治療
物理治療在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的康復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針對薦髂關節及骨盆不正伴隨而來的下背肌群、臀肌、梨狀肌的緊張與僵硬,我們會進行軟組織鬆動術和關節鬆動術,幫助患者減少肌肉緊繃,恢復髖關節及薦髂關節的靈活性,調整骨盆的平衡。此外,我們還會進行筋膜釋放,幫助減少神經的壓迫,從根本上減輕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3. 運動治療與康復訓練
我們根據患者的病情設計個別化的運動治療計劃,通過核心肌群的強化訓練,來增強薦髂關節周圍的肌肉穩定性,減少梨狀肌及外旋肌群的壓力。這些運動包括特定的梨狀肌牽拉姿勢、外展運動與核心強化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日常活動能力並預防未來的復發 。
4. 先進的儀器治療
我們診所配備了先進的儀器,包括超音波、電刺激、低能量雷射、磁場治療等,這些方法能夠深入緩解肌肉與神經的壓迫及疼痛。此外,我們也提供高能量雷射、震波治療、SIS超磁場治療儀等更高效的自費儀器治療,有助於促進深層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震波治療及SIS超磁場治療尤其適合長期疼痛的患者,能夠鬆解腰椎及臀部深層的筋膜與肌肉,幫助恢復軟組織的彈性與張力,能更快速有效的治療與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相關的病因,緩解神經肌肉的疼痛,並誘發核心肌群的恢復。這些輔助治療技術可結合徒手治療,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效果。
我們的承諾
嘉韻診所的醫療團隊專注於為每位患者提供精確且個別化的治療方案。我們不僅著眼於短期內的疼痛緩解,更致力於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活動能力,避免未來的復發。我們通過先進的超音波導引技術與物理治療,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服務,讓每位患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